曰∶先以二十四味流气饮加独活、枳壳、五灵脂、炒牵牛,入姜、蜜、乌梅同煎,咽下养正丹二十粒、雄黄丸十粒,升降水火,引导大便。又有挟痰发狂者,中脘有痰,胸膈痞满,迷塞包络,口出无伦语,症似阳狂,但唇不焦,口不渴,舌有滑苔,痰在上焦,寸脉滑大,法先吐之,盐豉汤探吐。
因此,猝暴伤损,风袭之间,传播经络,至使寒热更作,身体反强,口噤不开,甚者邪气入脏,则分汗下之治。物积欲出,气滞而不与之出,所以下坠里急,乍起乍止,日夜凡百余度。
(谓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也。 余三时用加减防风汤。
然治病之法,不可失于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乃常服之法也。 )葛根汤、解肌汤、小柴胡和解半表。
又有太阳病,重发其汗,不发热而恶寒;又有脉微人,不应发汗,误汗之,亦恶寒;更有卫气不足,表气虚,误汗之,亦恶寒。乌梅丸主之,厥阴正经也,烦躁有时,得食呕吐,吐蛔而厥之蛔厥,亦厥阴正证,乌梅丸所言同也。
身虽不热,唇口必干而焦,不比阴症之口中和而有水者。另有不发热,脉沉迟,口不消水而烦者,名曰阴躁,用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