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淤热发黄与淤血发黄,又宜细辨。 有汗脉弦,小柴胡汤。
三焦皆热而呕吐,故用黄连汤。又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病小腹肿,不得小便,此言土败浸淫也,宜用平胃五苓散。
发热,阳邪也。阳明病,脉迟,出汗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内陷大肠作痛,脉数而实,用承气汤。此明太阳病欲解,当必其脉浮先烦,知其汗出而解。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
又有用一半散表,一半清里,重用木通、苏梗疏通经络,得和解之力而愈者。足之六经,盖受伤之分境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