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经以热并于里之阴分,则为阴胜而发寒;热并于表之阳分,则为阳胜而发热也。
此皆热在表里阴阳之部分者也。阴阳两者之间则名关,三部长三寸,以应三才。
男女俱主烧散,少腹急痛引阴中,身重少气头眩晕,拘挛热气上冲胸。纵有医之能愈者亦必半年周岁之后,方见其效。
又为病之气为本,受病之脏腑经络为标。若医者投之以凉剂,则所谓冷其所冷,而阴死于阴,惟有坏烂肉腐,毒瓦斯着骨而为骨痈,流为废疾。
甘草黄当归芍药白芷防风川芎官桂栝蒌仁金银花桔梗每服水酒共二钟,煎至一钟,空心服。【注】阳明病应遍身有汗,谓之热越。
大便燥结,加酒炒大黄。或作痈疽,疼痛至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