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脾土为湿热所蒸,则虽见于外,必发身黄。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赤茯苓汤。
温病有热,饮水暴冷,作哕,茅根葛根汤。暑病者,即热病也,取夏火当权而言暑字。
方论开一伤寒证,病一阳经,或三阳经同病不传者,名合病,分在经过经治之。冲之得热,血必妄行。
脉沉短者,囊必缩,为毒瓦斯入脏,承气汤下之;利不止者,四逆汤。本太阳病,发汗,则汗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是并归阳明也。
若按之小腹胀满,不硬痛,小水不利,即溺涩也,五苓散加减利之。少阴病,脉沉微,急温之,四逆汤。
此为干霍乱,死者多因其所伤之邪不得出,拥塞正气,阴阳隔绝,先用吐法也。外不热,内不渴,小便自利,术附汤。